针焰测试和灼热丝测试均为评估材料或设备阻燃性能的关键方法,但二者在模拟场景、测试原理及应用范围上存在显著区别,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
一、测试原理与热源特性
两种测试的核心差异源于热源类型及作用方式的不同:
针焰测试:
采用直径0.9mm的针状燃烧器,通入丁烷燃气产生明火,以45°角定向施燃试样,模拟设备内部因故障(如短路、电弧)产生的小火焰引燃风险。火焰直接接触试样,通过观察引燃情况、持燃时间及燃烧长度评估危险性。
灼热丝测试:
使用直径4mm的镍铬合金丝(U型灼热丝头),通过大电流加热至300℃~1000℃指定温度,以1.0N压力水平灼烫试样30秒,模拟过载电阻、灼热元件等高温热源在短时间内的热应力影响。热源为无明火的灼热金属,通过热传导引发试样燃烧。
二、测试条件与参数对比
对比项针焰测试灼热丝测试
热源形态明火(丁烷火焰)无明火(加热镍铬丝)
试样尺寸要求无特殊限制,成品样品即可平面尺寸≥60mm×60mm,厚度可选0.75mm、1.5mm或3.0mm3
关键参数持燃时间、燃烧长度、引燃情况起燃时间(Ti)、熄灭时间(Te)、可燃性指数(GWFI)
作用时间定时施燃(通常30秒)固定灼烫30秒
三、应用场景与适用范围
针焰测试:
适用于小零件或元件,尤其当灼热丝测试或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不适用时(如精密电子组件、狭小空间内的材料)。
若样品在灼热丝测试中已起燃,需进一步通过针焰测试评估燃烧蔓延风险。
典型应用:评估电路板、连接器等部件在故障火焰下的阻燃能力。
灼热丝测试:
主要针对电工电子设备成品,模拟长期高温热源(如发热元件、过载电阻)的引燃风险。
需通过多次变温测试确定可燃性指数(GWFI)和起燃温度(GWIT),为材料选型提供量化依据。
四、结果评定标准
针焰测试:
合格标准包括:
试样未引燃,且铺垫物(如绢纸、白松木板)未起燃或炭化;
移去火焰后,试样及周围部件的持燃时间≤30秒,且燃烧不蔓延。
灼热丝测试:
GWFI评定:试样移开灼热丝后30秒内熄火,且铺垫绢纸未起燃;需通过变温测试确定最高耐受温度。
GWIT评定:记录连续三次未引燃试样的最高温度+25K(900℃以上为+30K),作为起燃温度。
五、核心区别总结
明火 vs 无明火:针焰测试以明火直接引燃,模拟故障火焰;灼热丝测试通过高温金属传导热应力,无明火参与。 灼热丝检测设备
适用对象差异:针焰侧重小部件的局部火焰风险,灼热丝侧重成品设备的高温热源耐受性。
结果量化维度:灼热丝测试可通过GWFI、GWIT等指数定量评估材料性能,针焰测试则以定性描述(如持燃时间)为主。
通过上述对比可见,两种测试分别模拟不同火灾场景,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产品特性及标准要求选择适配方法,必要时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阻燃性能。
扫码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沙江路162号佳裕产业园1栋9楼
913995312@qq.com
Copyright © 2025深圳市奥德赛创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86123号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