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丝试验机的结构设计需严格匹配国际 / 国家标准(如 IEC 60695-2-10、GB/T 5169.10)对测试条件的要求,核心目标是模拟电气设备故障时的 “灼热元件" 场景,精准控制温度、接触压力、作用时间等关键参数,并保障测试安全。其结构主要分为7 大核心系统,各系统功能与部件协同实现完整测试流程,具体如下:

加热系统是试验机的核心,需稳定输出 500-1000℃(部分机型可扩展至 1200℃)的高温,并确保温度均匀性与稳定性。
核心部件:
材质:耐高温陶瓷或石英材质(绝缘、不导热),防止热量传导至其他部件;
功能:固定灼热丝两端,确保丝体处于水平或垂直测试位置(根据标准要求),且可更换(便于丝体磨损后替换)。
类型:采用可调式直流 / 交流电源(功率 500-1000W),通过电流调节控制灼热丝温度;
特性:具备 “软启动" 功能,避免瞬间大电流冲击导致丝体断裂,同时支持温度反馈闭环控制(与温度监测系统联动)。
材质:采用镍铬合金丝(常见 80% Ni+20% Cr),耐高温、抗氧化,不易因长期加热变形;
规格:直径通常为4mm(部分特殊测试为 2mm 或 6mm),长度根据燃烧箱空间设计(一般 100-150mm),丝体需平直无弯曲,避免温度分布不均。
灼热丝本体:
加热电源:
丝体固定座:
该系统需实现样品的精准固定,并确保灼热丝与样品的接触压力、烫入深度、接触位置符合标准要求,适配不同形状的样品(如塑料板、电子元件、线束)。
核心部件:
功能:限制灼热丝烫入样品的深度(标准要求 7±0.5mm),避免过度接触导致测试结果失真;
结构:可调节金属挡块,通过刻度或电子位移传感器设定深度,接触后自动触发限位。
作用:控制灼热丝与样品的接触压力(标准要求 1±0.2N);
实现方式:
手动机型:通过配重砝码+ 杠杆结构调节压力,砝码精度 ±0.05N;
自动机型:通过压力传感器+ 气缸 / 电机驱动,实时反馈压力值并自动补偿,偏差≤±0.1N。
材质:金属框架(表面防锈处理)+ 绝缘夹具(如聚四氟乙烯,耐高温);
调节功能:支持三维调节(上下、左右、前后),可通过旋钮或电机驱动(自动机型)调整样品高度,确保灼热丝能垂直 / 水平接触样品指定区域。
样品架:
压力控制组件:
烫入深度限位器:
温度是灼热丝测试的关键参数(如 GWIT/GWFI 测试需精确到 ±2℃),该系统需实时监测灼热丝温度,并支持定期校准,保证数据可靠。
核心部件:
包括标准银箔(纯度 99.99%,厚度 0.06mm,用于验证温度:银箔熔点 961.78℃,当灼热丝温度达到该值时银箔应熔化)、清洁刷(校准前清洁灼热丝表面氧化层)。
功能:实时显示灼热丝温度,支持温度设定、恒温控制(如设定 850℃后,通过加热电源闭环调节电流,使温度波动≤±2℃);
附加功能:具备 “温度校准模式",可接入标准温度计(如铂电阻温度计)进行偏差修正。
类型:采用T 型(铜 - 康铜)或 K 型(镍铬 - 镍硅)热电偶(测温范围覆盖 500-1200℃,精度 ±1℃);
安装位置:热电偶探头需紧贴灼热丝中部(温度最高且最均匀的区域),避免与丝体直接接触(防止短路),通过陶瓷支架固定。
热电偶:
温度显示与控制器:
校准辅助组件:
灼热丝测试可能产生火焰、烟雾或熔融滴落物,该系统需隔离燃烧风险,并便于观察测试过程(如起燃时间、火焰持续时间)。
核心部件:
内置 LED 冷光源(不产生热量,避免影响测试环境温度)、高清摄像头(可选,用于记录燃烧过程,便于后续结果追溯)。
组成:排风风扇(风量可调,通常 10-20m³/h)+ 排气管(连接室外或废气处理装置);
功能:及时排出测试产生的烟雾、有毒气体(如塑料燃烧产生的 VOCs),保障实验室空气质量,同时避免烟雾干扰温度监测。
材质:304 不锈钢板(厚度 1.2-2mm),内壁黑色哑光处理(减少反光,便于观察火焰);
体积:常规为0.75m³ 或 1m³(符合 IEC 标准要求,避免烟雾浓度过高影响观察,且足够容纳滴落物收集组件);
防护设计:配备钢化玻璃观察窗(耐高温,可清晰观察内部)、安全联锁装置(打开箱门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防止烫伤)。
燃烧箱(测试腔):
排风系统:
观察辅助组件:
该系统需实现灼热丝向样品的平稳移动,确保接触速度符合标准(通常 10-25mm/s),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压力波动,或过慢导致温度损失。
核心部件:
仅自动机型配备(如光电编码器),实时反馈灼热丝移动距离,确保烫入深度精准(与限位器联动,超差时自动停机)。
手动机型:通过手轮 + 丝杠结构,人工调节灼热丝移动,速度由操作员控制(需配合秒表计时,确保速度达标);
自动机型:通过步进电机 + 滚珠丝杠,由控制系统设定移动速度(精度 ±1mm/s),支持 “接触 - 保持 - 脱离" 全自动流程(如接触 30 秒后自动撤回灼热丝)。
驱动机构:
位移传感器:
该系统整合所有参数控制、状态监测与数据记录功能,简化操作流程,确保测试可追溯。
核心部件:
功能:自动记录测试数据(温度曲线、压力值、起燃时间 Ti、熄灭时间 Te、滴落物引燃情况),支持数据导出(如 USB 接口导出 Excel 格式),部分机型可连接电脑(通过软件实时监控并存储数据)。
作用:接收各传感器(温度、压力、位移)的信号,驱动加热电源、电机、排风系统等执行部件,实现 “参数设定 - 闭环控制 - 异常报警" 的自动化流程;
报警功能:当温度超差(如高于设定值 10℃)、压力异常(如低于 0.8N)、热电偶断裂时,自动停机并声光报警。
功能:设定测试参数(温度、灼热时间、接触压力、移动速度)、启动 / 停止测试、显示实时状态(温度、压力、计时);
界面:中文 / 英文双语(部分机型支持多语言),操作逻辑清晰,支持参数保存(如存储 100 组常用测试方案)。
操作面板 / 触摸屏:
控制器(PLC / 单片机):
数据记录模块:
1. 计时装置:
2. 滴落物收集组件:
3. 安全防护组件:
测试时,加热系统将灼热丝升温至设定温度(由温度监测系统校准与稳定),样品夹持系统固定样品并调节位置,位移驱动系统带动灼热丝以标准速度、压力接触样品,燃烧防护系统隔离风险并观察燃烧现象,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参数并记录数据,辅助系统(计时、滴落物收集)完成结果判定。各系统通过传感器与控制器联动,确保测试符合标准要求,数据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