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874854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不同类型的材料在氧弹老化试验机中的老化表现有何差异

不同类型的材料在氧弹老化试验机中的老化表现有何差异

更新时间:2025-09-17  |  点击率:19
不同类型材料(如橡胶、塑料、弹性体、电缆绝缘材料等)在氧弹老化试验机的 “高温 + 高压富氧" 环境中,老化表现差异显著,核心原因在于材料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化学组成(如官能团、抗氧剂)、交联程度等固有特性不同,导致氧化降解的机制、速率及宏观性能衰减规律存在本质区别。以下按常见材料类别,详细分析其老化表现差异及核心影响因素:

一、橡胶类材料:以 “双键氧化断裂" 为核心老化机制

橡胶的核心特征是分子链含大量不饱和双键(天然橡胶、丁腈橡胶等)或少量双键(三元乙丙橡胶等),双键的稳定性直接决定耐氧老化性能,是氧弹环境中最易发生劣化的材料之一。


橡胶类型分子结构特点氧弹老化核心机制具体老化表现耐老化性排序
天然橡胶(NR)分子链含大量共轭双键(C=C)双键易被氧气攻击,发生 “链断裂" 和 “交联" 双重反应,初期交联占优,后期断链为主1. 硬度:先小幅上升(交联),后急剧下降(断链);
2. 弹性:拉伸变形增大,回弹性从 80%+ 降至 40% 以下;
3.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50%-70%,断裂伸长率从 500%+ 降至 100% 以下;
4. 外观:表面发黏(低分子降解产物渗出)→ 变硬、开裂
最差
丁腈橡胶(NBR)含不饱和双键 + 氰基(-CN)双键氧化断链为主,氰基提升分子极性,减缓氧气渗透,但无法阻止双键劣化1. 硬度:持续上升(交联反应更持久),从 60 Shore A 升至 85 Shore A 以上;
2. 耐油性:因分子链降解,耐油体积变化率从≤10% 增至 30%+;
3.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40%-60%,断裂伸长率下降 30%-50%;
4. 外观:表面无明显发黏,直接变硬、出现细小裂纹
较差(优于 NR)
三元乙丙橡胶(EPDM)分子链双键极少(仅侧链含少量),主链为饱和 C-C 键侧链少量双键氧化,主链 C-C 键稳定,氧化反应速率慢1. 硬度:变化幅度小(±5 Shore A);
2. 弹性:回弹性保留率≥70%,变形增加≤20%;
3.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20%,断裂伸长率下降≤30%;
4. 外观:表面基本无开裂,仅轻微变色(从黑色变为深灰色)
优良(远优于 NR、NBR)
硅橡胶(SR)主链为 Si-O 键(键能高),侧链为甲基 / 乙烯基Si-O 键耐氧化能力强,仅侧链少量乙烯基易氧化,降解速率极慢1. 硬度:几乎无变化(±2 Shore A);
2. 弹性:回弹性保留率≥90%;
3.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下降均≤10%;
4. 外观:无明显变化,仅轻微泛黄
优秀


核心差异原因:分子链中不饱和双键的数量(NR>NBR>EPDM>SR)决定氧化反应速率;主链键能(Si-O 键 > C-C 键 > 双键)决定材料整体抗降解能力。

二、塑料类材料:以 “碳链 / 官能团降解" 为核心,结晶度影响显著

塑料分子链多为饱和结构(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含特定官能团(如聚氯乙烯的 - Cl、聚酰胺的 - NH-),氧弹老化表现与分子链支化程度、结晶度及官能团稳定性直接相关,整体耐老化性优于多数通用橡胶,但不同品类差异极大。


塑料类型分子结构特点氧弹老化核心机制具体老化表现耐老化性排序
聚乙烯(PE)线性 / 支化饱和 C-C 键,结晶度 30%-70%支链上的叔碳原子易被氧化,形成过氧化物,引发链断裂(“自动氧化" 反应)1.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30%-50%,冲击强度(缺口)从 20kJ/m² 降至 5kJ/m² 以下(变脆);
2. 外观:表面变白(结晶度变化)→ 粉化(分子链断裂产生细小微粒);
3. 热性能:熔融温度(Tm)从 130℃降至 120℃以下,热变形温度下降 10-15℃
中等偏下
聚丙烯(PP)主链含大量叔碳原子(-CH-),结晶度 50%-80%叔碳原子是氧化 “活性位点",易形成自由基,链断裂速率远快于 PE1.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50%-70%,冲击强度(缺口)从 15kJ/m² 降至 2kJ/m² 以下(极脆);
2. 外观:快速变黄(氧化产物发色)→ 表面开裂(应力集中导致);
3. 热性能:热变形温度下降 20-30℃,易在高温下发生热氧降解
较差(塑料中最差)
聚氯乙烯(PVC)主链含 - Cl 官能团,易脱 HCl 催化降解高温下先脱 HCl 形成共轭双键,再被氧气氧化断裂,属于 “催化型降解"1. 外观:剧烈变黄→ 棕黑(共轭双键发色 + 氧化碳化);
2.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60%-80%,断裂伸长率从 200%+ 降至 20% 以下;
3. 毒性:释放 HCl 气体(氧弹内可检测到酸性物质),加速自身及接触材料降解
中等(优于 PP,劣于 PE)
聚酰胺(PA,尼龙)主链含酰胺键(-CONH-),强极性酰胺键在高温富氧下水解 + 氧化,形成羧酸和胺类产物,分子链断裂1.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40%-60%,弯曲强度下降 30%-50%;
2. 吸水性:因分子链极性增强,吸水率从 1%-3% 增至 5%-8%;
3. 外观:表面发黏(低分子酰胺渗出)→ 变白、脆化
中等偏上(优于 PVC、PP)
聚四氟乙烯(PTFE)主链为 C-C 键,侧链全为 F 原子(键能C-F 键耐氧化、耐高温能力不错,几乎不发生氧化降解1.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变化≤5%;
2. 热性能:熔融温度、热变形温度无明显变化;
3. 外观:无任何变色、开裂、粉化现象
塑料中排前面


核心差异原因:分子链中 “活性位点" 数量(PP 叔碳原子 > PE 支链 > PVC-Cl>PA 酰胺键 > PTFE-F)决定氧化速率;结晶度高的区域(如高结晶 PE、PP)可减缓氧气渗透,但一旦氧化发生,结晶区破坏会导致性能骤降。

三、弹性体类材料:兼具橡胶与塑料特性,交联度是关键

弹性体(如热塑性弹性体 TPE、热固性弹性体 TPU)分子结构为 “软段(橡胶相)+ 硬段(塑料相)" 嵌段共聚,氧弹老化表现取决于软段的耐氧化性及硬段的稳定性,交联度(或相分离程度)直接影响性能衰减规律。


弹性体类型结构特点(软段 / 硬段)氧弹老化核心机制具体老化表现
热塑性弹性体(TPE-S,苯乙烯类)软段:丁二烯(含双键);硬段:聚苯乙烯软段丁二烯双键优先氧化断链,硬段聚苯乙烯稳定但因软段降解失去支撑作用1. 弹性:常温回弹性从 60%+ 降至 30% 以下,低温(-20℃)下直接变硬无弹性;
2.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50%-70%,断裂伸长率从 400%+ 降至 100% 以下;
3. 外观:表面发黏(软段降解产物)→ 分层(软段与硬段分离)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软段:聚醚 / 聚酯;硬段:氨基甲酸酯软段(聚酯 > 聚醚)易氧化降解,硬段氨基甲酸酯在高温下缓慢水解 + 氧化1. 聚酯型 TPU:拉伸强度下降 60%-80%,断裂伸长率下降 50%-70%,表面出现裂纹;
2. 聚醚型 TPU:拉伸强度下降 30%-50%,断裂伸长率下降 30%-40%,外观仅轻微变黄;
3. 硬度:均上升 10-20 Shore A(硬段相对富集)
硅橡胶弹性体(HTV)软段:聚硅氧烷(Si-O 键);硬段:少量交联点软段 Si-O 键耐氧化,仅交联点少量有机基团氧化,降解极慢1. 弹性:回弹性保留率≥85%,变形增加≤15%;
2.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下降均≤15%;
3. 外观:无明显变化,仅长期(>1000h)老化后轻微泛黄


核心差异原因:软段的化学结构(聚硅氧烷 > 聚醚 > 聚酯 > 丁二烯)决定整体耐老化性;硬段的稳定性(氨基甲酸酯 > 聚苯乙烯)影响性能衰减的 “缓冲能力",硬段越稳定,性能下降越平缓。

四、电缆绝缘 / 护套材料:以 “绝缘性能 + 力学性能双衰减" 为核心

电缆用材料(如聚氯乙烯绝缘料 PVC、交联聚乙烯 XLPE、乙丙橡胶绝缘料 EPDM)需同时满足绝缘和力学要求,氧弹老化中不仅要关注力学性能,更需重点监测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击穿场强)的变化,不同材料的 “绝缘 - 力学" 协同衰减规律差异显著。


材料类型核心功能需求氧弹老化关键性能变化老化表现差异总结
PVC 绝缘料绝缘 + 阻燃1. 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从 10¹⁴Ω・cm 降至 10¹⁰Ω・cm 以下(因 HCl 释放导致导电离子增多);
2.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60%-80%,断裂伸长率降至 20% 以下;
3. 阻燃性:因分子链降解,氧指数从 30% 降至 20% 以下(失去阻燃能力)
绝缘性能衰减最快,力学与阻燃性同步恶化,不适用于长期高温富氧环境
XLPE(交联聚乙烯)高温绝缘 + 耐开裂1. 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从 10¹⁶Ω・cm 降至 10¹³Ω・cm(仍满足绝缘要求),击穿场强下降≤20%;
2.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 30%-50%,断裂伸长率下降 40%-60%,无明显开裂;
3. 热性能:热变形温度下降≤10℃
绝缘性能保留好,力学性能中等衰减,适合中高温富氧环境
EPDM 绝缘料耐候 + 高温绝缘1. 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从 10¹⁵Ω・cm 降至 10¹³Ω・cm(绝缘稳定性优于 PVC),击穿场强下降≤15%;
2. 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下降≤25%,断裂伸长率下降≤30%;
3. 外观:仅轻微变色,无开裂、粉化
绝缘与力学性能衰减均最平缓,是电缆(如风电、核电)的选择


核心差异原因:材料的 “绝缘基团稳定性"(EPDM 饱和主链 > XLPE 交联结构 > PVC 含 - Cl 链)决定绝缘性能衰减速率;交联度(XLPE>EPDM>PVC)影响力学性能的抗劣化能力,交联度越高,断裂伸长率下降越慢。

五、核心差异总结:材料老化表现的 “3 大决定因素"

不同材料在氧弹老化中的表现差异,本质可归结为以下 3 个核心因素,可作为判断材料耐氧老化性的关键依据:


  1. 分子主链键能:键能越高,抗氧化断裂能力越强。排序为:Si-O 键(硅橡胶、硅弹性体)> C-F 键(PTFE)> C-C 键(EPDM、PE、XLPE)> 酰胺键(PA)> 双键(NR、NBR、TPE-S)> C-Cl 键(PVC)

  2. 活性官能团数量:分子链中易被氧气攻击的 “活性位点"(如双键、叔碳原子、-Cl、酰胺键)越多,老化速率越快。例如,PP 因叔碳原子密集,老化速率是 PE 的 2-3 倍;NR 因双键数量多,老化速率是 EPDM 的 5-10 倍。

  3. 抗氧剂与交联度

    • 抗氧剂(如酚类、胺类)可捕获自由基,延缓氧化反应,同一材料(如添加抗氧剂的 PP)比未添加的老化速率降低 50% 以上;

    • 交联度越高(如 XLPE vs 普通 PE、硫化 EPDM vs 未硫化 EPDM),分子链网络更稳定,可减缓氧气渗透,降低链断裂带来的性能损失。

六、实际应用意义

了解不同材料的氧弹老化表现差异,可指导:


  • 材料选型:如高温富氧环境(如发动机舱密封件)需选硅橡胶、EPDM,避免用 NR、PVC;

  • 配方优化:针对老化薄弱点(如 PP 的叔碳原子)添加专用抗氧剂,提升耐老化性;

  • 寿命预测:通过氧弹加速老化数据,推算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如 EPDM 在氧弹中 168h 老化≈实际使用 5 年)。


扫码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501853869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沙江路162号佳裕产业园1栋9楼

913995312@qq.com

Copyright © 2025深圳市奥德赛创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3086123号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